长江采石矶文化生态旅游区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听优秀导游员为您讲采石好故事—— 系列三之联璧台为什么被称为捉月台?

2020-07-07 00:00
来源:
分享到:

采石矶景区是一个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天然景区,有人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采石矶:“一代诗仙捉月地,千古画卷采石矶”。自古以来,采石矶秀丽的自然山水吸引众多文人墨客驻足吟咏。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七次登临采石矶,留连忘返,最终终老于此。李白不仅给这里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还留下了一个流传千年的浪漫传说。今天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追随李白的足迹去捉月台凭吊诗仙。

沿着太白楼旁的山路拾级而上,我们便登上了被誉为“长江第一矶”的采石矶。采石矶奇峭险峻、雄峙江流,绝壁上有一块突兀于江面的石台,上面有三个大字“联璧台”,当地老百姓称它为“捉月台”,也就是传说中李白跳江捉月的地方。那么。联璧台为什么会被称为捉月台呢?

61260c52001bd.jpg

其实,联璧台最早被称为舍身崖,东汉时期因为有一个叫魏朗的人在此跳江自灭,所以称为舍身崖。到了明朝有一部四府五位官员一同游览采石矶,觉得舍身崖名字不雅观,因五人联璧登台吉祥如意故改名为“联璧台”。那么联璧台为什么又名捉月台?它是怎样和李白联系到一起的呢?其实关于李白的死因一直是有争议的,正史中记载李白晚年投靠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公元762年李白得腐胁疾,病逝于当涂,现葬于当涂青山脚下。其实,从唐代开始,关于李白的死因就流传着一个与采石矶相关的浪漫的传说。相传,李白酒后泛舟采石江面,朦胧中看见月亮的影子倒映江中,以为是月亮落到江里了,于是便纵身跃入江中捞月。此时,从江中腾出一条长着翅膀的神鱼,驮着诗仙飞到他向往的月空中去了…… 从唐代起,在采石就建起了纪念李白的谪仙楼、捉月亭、李白衣冠冢等,可见这个传说在当时深入人心,大家都愿意相信这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最终的结局也是浪漫而唯美的。

在联璧台上大家还隐隐约约能看到几句诗,这是清嘉庆年间有两位诗人来到联壁台上,看着眼前的长江,想起李白的狂放不羁,于是写下了《联壁台》一诗:峨眉翘孤绝,游子狂不歇。不见谪仙人,空江自明月。这首诗把联壁台与李白、大江、明月联系在了一起,于是后人望文生义,便把联壁台当成了诗人入江捉月的地方,久而久之,便称之为捉月台了。从此以后,李白跳江捉月便有了一个明确的地点,而李白的“舟上落水”演变成了“崖上跳江”。这个说法,一传十、十传百,捉月台的名气便越来越大,很多人慕名而来,甚至有人说:不登捉月台,等于没有来。采石矶的联壁台也就成了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凭吊李白的绝佳去处了。

×